台南廠辦,台南廠辦出租,台南廠辦買賣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台南廠辦,台南廠辦出租,台南廠辦買賣.買台南有水電天車廠登合法便宜的新廠辦資訊.中古小坪數廠辦買賣,租台南工業區的廠辦.查詢大台南工業區廠辦價格實價登錄價格行情,請找台南591廠房仲介-WWW.南部工業地廠房.T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473475最後頁
共5018筆/共502頁
稅收首次下滑!Q1個人房地合一稅年減12%2023/04/18發佈

依據財政部資料,2023年第一季全國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共計64.18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年減12.0%,2022年下半年開始房市買氣大減,稅收也明顯緊縮,不過比較房地合一上路後歷年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稅,2023年卻只低於2022年同期。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房地合一稅在2021年7月升級至2.0版,兩大改版讓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增加,首先是持有5年內轉售稅率增高,其次是預售屋轉售也是房地合一稅課徵對象,且以2023年房價轉售仍有增值空間,故市場交易量減少,稅收卻未創新低。


▲稅收首次下滑!Q1個人房地合一稅年減12%,台中冠軍險不保,台南成為減收大王

▲稅收首次下滑!Q1個人房地合一稅年減12%,台中冠軍險不保,台南成為減收大王

台中減徵最多,台南跌幅最大



觀察六都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稅,納稅大戶台中市2023年下修23.8%,2023年11.79億元與2022年同期比較少了3.68億元的稅收,但六都中,2023年稅收減幅最大者為台南市,2023年4.25億元、年減33.8%,台北市2023年減幅25.8%,但2023年仍有三都稅收成長,新北市首季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高達11億元、年增7.7%,稅收僅次於台中,高雄市2023年稅收10.12億元、年增7.8%,桃園市首季8.98億元,年增幅10.8%是2023年六都中成長最大的區域。



郎美囡表示,房市從2022年下半年觀望氣氛凝重,仍有投資人願意以小賺或平轉出場,除此之外,先前的房價漲幅大,因此賣方若非在高點入手,轉售應該都有增值空間,不過各區域價格漲幅不一,賣方入手時間點也會影響轉賣的獲利空間,如台中市前幾年交易量大,多數買方偏觀望後,緊縮幅度較為明顯,台北市房價高,原本增值幅度本就有限,2023年下降不意外,而台南市前幾年因園區大好,近期市場降溫,賣方也偏觀望,反觀高雄市同樣因園區議題轉冷,但仍有大幅度成長,桃園市2023年交易量縮不少,但稅收幅度大增,顯見不少低點入手的賣方轉售房價有所成長。


▲歷年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

▲歷年第一季個人房地合一所得稅

升息不止交易冷,稅收恐難創新高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2022年央行升息後明顯衝擊市場交易量,從政府不斷推出打炒房政策,顯示調控不動產市場價格走高的決心,且房貸利率突破2%,影響買方購屋意願,許多區域房市交易已回歸疫情前水平,房地合一稅日後是否還能盆滿缽滿,值得觀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逾2成免繳稅!「房地合一」失靈了?信義房屋曝實情:關係人買賣佔不少2023/04/18發佈

近年「房地合一稅」件數幾乎年年2成以上免課徵稅金,佔比相當高。(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房地合一稅作為政府近年打炒房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無應納稅額」件數卻創屢佔年度數量2成以上,莫非失靈了?最新財政局資料,2022年Q1~Q3約2.1萬件,佔比25%,近年佔比最高峰則為2018年,48%免課徵。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樣的數字,確實令人難以想像。



根據財政局資料,2016年迄今,歷年房地合一「無應納稅額」約1.3萬~3.2萬件不等,佔比17%~48%,其中又以2019年達到高峰,48%近半數免課徵。



曾敬德表示,2021~2022房價出現一大波漲勢,但同時間卻有1/4~1/3符合房地合一稅收條件的個案,屬於無應繳納稅額,這樣的景氣不太容易出現售屋賠錢的狀況,可能有些案件屬於先買後賣的重購退稅,有些可能扣除成本與費用後,房價沒有增值,只是這樣的比例在這樣的大多頭景氣下,實在是蠻出乎意料之外。



統計顯示,2021年的房地合一稅案件中,共計有3.3萬件屬於不用繳稅,占比為32%,2022年前三季則有2.1萬件屬於無應繳納稅額的案件,占比為25%,反映出有相當比例都屬於不用繳稅個案。



他進一步指出,值得留意的是房地合一稅2022年屬於10%稅率的案件數開始倍數增加,逐漸有2016年買進的屋主,開始適用6年400萬元免稅,超過按10%課稅的狀況。



曾敬德說明,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有不少買賣交易都屬於「關係人」交易,意指親友交易,買賣價金可能屬於平轉或小賺或小幅賠售的狀況,故相當容易達到免稅狀態。



最後,他特別提醒,適用400萬免稅有相當條件,必須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6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且6年內以1次為限,除了400萬免稅優惠外,民眾也可以利用重購退稅條件,但都要留意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觀音工業區近5000坪工業用地 公開標售2023/04/18發佈

第一太平戴維斯受託辦理桃園市觀音工業區土地公開標售,標的面積4,869.94坪,為雙面臨路的丁種建築用地,形狀方正,建蔽率與容積率分別為70%與300%,開標日為6月7日,即日起開始領標。


▲觀音工業區近5000坪工業用地 公開標售<br/>

▲觀音工業區近5000坪工業用地 公開標售

觀音工業區為桃園市面積最大的經濟部編定工業區,總開發面積超過632公頃。園區已開闢超過30年,聚集超過300家廠商在此設廠,並擁有優異的供水、供電與汙水處理等公共設施服務,區內大廠包括全聯、國瑞汽車、亞東石化、台灣玻璃等知名企業。工業區內交易活絡,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近3年觀音工業區交易規模1億元以上的交易案合計約77億元,規模在桃園市的各工業區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華亞科技園區與中壢工業區。



近年積極布局的企業包括聯華食品於2020年以10.6億元購入7,000坪工業土地,並投入61億元興建觀音廠,引入智慧化食品產線與自動運輸設備等;另外,華紙也在2020年以20億元購入3M集團子公司的觀音工業區廠房,規劃打造研發生產發展基地,並於2022年正式啟用。從近期的交易紀錄觀察,觀音工業區的土地行情已突破2字頭,漲幅明顯,但若與桃園週邊工業區相較,例如平鎮工業區、大園工業區與幼獅工業區,工業地行情介於每坪25萬到30萬元之間,觀音工業區的設廠成本相對較低。



負責標售的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沃仁方表示,近期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積極在桃園規劃開發多個產業園區,以引進智慧製造、現代倉儲、雲端運算或綠能低碳等低汙染產業為首要目標,因此不一定能夠滿足傳統製造業的建廠需求,這也反映了即便公部門積極開闢新園區,經濟部編定工業區交易保持熱絡,價格穩步上漲。以觀音工業區為例,園區規模大且早在1990年就開發完成,公共設施配套相對充足,每日自來水供應量有55,000公噸,汙水處理量有48,000公噸,優於周邊其他的工業區,因此吸引有生產製造需求的企業進駐。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精進都市開發審查流程2023/04/18發佈

基隆市都市設計審議程序較為繁瑣,為縮短及簡化審查流程,市府發言人林麗蟬和秘書長方定安、都發處長謝孝昆,2023年4月17日召開「都審改革 精進都市開發審查流程」記者會,希望簡化相關執照審查時程,提升審議品質,優化基隆生活環境與就業力,吸引產業投資基隆一起共好。


▲基隆市都市設計審議程序較為繁瑣,為縮短及簡化審查流程,市府發言人林麗蟬和秘書長方定安、都發處長謝孝昆,2023年4月17日召開「都審改革 精進都市開發審查流程」記者會(圖/基隆市政府)<br/>

▲基隆市都市設計審議程序較為繁瑣,為縮短及簡化審查流程,市府發言人林麗蟬和秘書長方定安、都發處長謝孝昆,2023年4月17日召開「都審改革 精進都市開發審查流程」記者會(圖/基隆市政府)

發言人林麗蟬表示,為提升基隆城市競爭力,創造更多城市亮點,改善環境品質,市長謝國樑一上任就積極盤點,規劃全市具發展潛力公有土地,責成都市發展處,針對基隆市目前建築基地開發審查機制進行檢討,提出革新作為,期能減少相關執照審查時程,吸引產業投資基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秘書長方定安指出,謝國樑市長非常重視外界反應,基隆目前相關開發審查時程冗長等問題,故市府已啟動基隆市建築基地開發興革制度,提出5大精進作為,其中成立3項平台(資訊透明平台、法規交流平台、協調整合平台)與加速及簡化2審查(簡化都審流程、加速建照審查),目標係為縮短及簡化審查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與品質,預期將可減少投資人時間成本及風險、並為基隆發展帶來綜效,包含吸引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加速都市再生改善環境品質、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及競爭力。



方定安表示,就基隆現況條件分析,因山坡地比例過高,造成建造執照審查時,同時需辦理多項專業技術審查,惟目前基隆多項專業技術審查流程資訊較不透明、都市設計審議程序亦過為繁瑣,各項專業審查之意見常有相互競合的困擾,且缺乏解決問題的協調整合平台,造成相關審查過程曠日費時,無論是公共建設、私人建案及都市更新等案件,推動不易且成效不彰。



方定安更補充,這是都審改革首部曲,希望讓都市更新計畫的研擬,更符合基隆整體發展趨勢,找出在地都市開發機制,舉凡像基捷沿線場站周邊TOD開發搭配容積移轉,讓地方獲得開發的回饋。政府透過容積獎勵,藉由開發同時,取得並提供公益設施,這是基隆未來要走的路。



方定安提及,在捷運綜合規畫完成之後,未來在五堵、六堵等地區,各有產業園區沿著場站周邊開發。此外,新市政大樓案,規劃透過開發機制在新建同時,公私協力建設基隆。



都發處長謝孝昆說,此次精進作為的亮點,以都市設計審議簡化為例,將調降需提送委員會審議之建築基地規模,並將原有幹事會加入部分都審委員改成專案小組,未來建築基地規模較小的案件,由原2級審改為1級審,估計70%案件將由專案小組審決,無需逐案提送委員會,預計可縮減至少8個月的審議時間。



謝孝昆提到,其餘精進作為包含未來將透過資訊透明平台(採單一窗口收件登記,平行分會各項審查,並建置網路資訊查詢系統)、成立法規交流平台(由相關專業公代表及本府業務單位組成,以解決法規認定爭議,討論研修建管法令作成通案性原則彙編)、成立開發協調平台(各項審查如有互相牴觸,由都發處召集各審查單位,整合各單位意見及困難問題)、建照加速審查(召開技術審查會議),以制度化及透明化方式,提升各項專業審查之效率,將可顯著縮短建築各項執照審查時間。



謝孝昆最後補充,市府對於新制度已進行相關作業程序,市府將持續與專家學者、公會研商各項審查機制,朝滾動式檢討方向進行,使各項審查機制趨向完備。



媒體關心相關法制程序是否完備,謝孝昆提及,都發處目前盤點要修正的部分,包括面積規模等都審作業規定,草案已出爐刻正進行相關程序,因為是屬於作業要點,只要市府市務會議通過,即可儘速執行。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在野黨齊轟20萬社宅灌水跳票 應重新檢討政策 營建署:社宅興辦依計畫進行2023/04/18發佈

政府為因應國內高房價問題,近年積極推動20萬戶社宅。但國民黨與民眾黨立院黨團今不約而同舉行記者會,質疑蔡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跳票,所謂的「20萬戶社宅年底達陣」,不僅將包租代管計算其中,更計入「規畫中」的社宅,有數據灌水的嫌疑,與民眾認知落差極大;政府應以實際行動展現落實居住正義,重新檢討社宅政策。營建署則表示,蔡總統上任後即推動三大居住協助政策照顧國民,研擬社宅興辦計畫,並訂定8年20萬戶社宅目標,中央與地方的達成數標準也始終如一。



張其祿:20萬社宅數據灌水,是否計劃甩鍋給下一任政府?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指出,蔡政府推動的「新住宅三箭」,包括擴大辦理租金補貼、減輕中低薪房貸族壓力、持續推升社宅總量。根據內政部數據,全台社宅12萬6098戶與包租代管6萬4333戶,合計達19萬431戶,貌似離20萬戶目標不遠,但民眾可能理解為「有20萬戶社宅可入住」,殊不知包租代管也算在其中,甚至將「興建中」、「待開工」及「規畫中」社宅都計算在內。張其祿:20萬社宅數據灌水,是否計劃甩鍋給下一任政府?


張其祿質疑,20萬社宅數據灌水,美化政見數據造成民眾認知上的落差,是否早就計畫好甩鍋給下一任政府?(圖/張其祿臉書)

張其祿質疑,20萬社宅數據灌水,美化政見數據造成民眾認知上的落差,是否早就計畫好甩鍋給下一任政府?(圖/張其祿臉書)

張其祿強調,實際能在蔡政府規畫達標的2024年底入住的保守估計不過2.5萬戶,就算加上包租代管頂多10來萬戶,美化政見數據造成民眾認知上的落差,是否早就計畫好甩鍋給下一任政府?



張其祿表示,租金補貼和房貸補助是讓民眾「在高房租、高房價環境下仍可住房」,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補助更可能變相助長高房價與房租,形成惡性循環。現階段應加快辦理包租代管,切莫因為快達到「20萬戶的假目標」而放緩業務進度,要積極以包租代管緩解短時間內的社宅需求,社宅興建也應重新做長期計畫,拋棄過度美化的數值,以民眾即時入住的戶數以及務實的計算方式進行政策評估。



曾銘宗:政府遲不檢討房屋持有稅率過低,如何解決囤房問題?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指出,政府遲不檢討房屋持有稅率過低的問題,去年更有坐擁91戶房屋的大戶4年來僅繳納新台幣4萬元的新聞報導,後來補稅也只補了200多萬元,如何解決囤房問題。此外,蔡政府執政快7年,台灣實質薪資僅增加2,000多元,年輕人要如何買得起房?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也質疑,蔡政府的打房辦法,對居住正義完全沒有幫助。(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直播)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也質疑,蔡政府的打房辦法,對居住正義完全沒有幫助。(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直播)

曾銘宗批評,根據2022年度全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及個人歸戶統計資料顯示,擁有3戶以上者36707人,佔6.9%;10戶以上者1659人,這就是蔡政府執政之下的居住正義,應該重新定義為「居住不正義」。



黨團書記長謝衣鳯表示,蔡英文上任後推動居住正義政策,行政院在2017年3月6日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共8年,目標在2024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12萬戶及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20萬戶的社會住宅。但是到了2023年2月28日為止,已經完工的社會住宅,僅17791戶,佔14%,包租代管達到61132戶,佔76%。謝衣鳯質疑,蔡政府社宅執行率這麼差,難道要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任新政府收拾?蔡政府的打房辦法,對居住正義完全沒有幫助。



營建署:社宅興辦依計畫進行 計算標準始終如一



對於在野黨的質疑,營建署今表示,自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即推動三大居住協助政策照顧國民,研擬社宅興辦計畫,並訂定8年20萬戶社宅目標,包含12萬戶直接興建與8萬戶包租代管,中央與地方的達成數標準也始終如一,政府直接興建社宅於今(2023)年3月底,已達成超過7萬3千戶,包租代管社宅累計媒合6萬4千餘戶。



此外,行政院自2022年7月1日宣布開辦300億擴大租金補貼專案,相較於2021年14萬戶,已倍增至將近2倍。在在都展現政府落實居住正義的決心,也希望地方政府善盡職責,共同持續的來進行此一項永續的社會投資。



營建署表示,依據行政院2017年3月6日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直接興建戶數係以工程完成發包(即決標)視為達成,此標準從未改變。第一階段4萬戶社宅目標已於2020年底達成(2017年19,631戶、2018年25,424戶、2019年31,952戶及2020年40,708戶),2021年累計達成54,554戶,2022年累計達成71,112戶,截至2023年3月底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的社宅合計7萬3,031戶,刻正按照社宅推動的進度,持續穩健成長,全力達成12萬戶直接興建社會住宅的目標。



而有鑑於地方興建量能不足,中央協調各部會盤點並篩選出適宜興辦社宅的土地,並由國家住都中心為推動主力,將興建約6.9萬戶社會住宅。至於社宅住宅工程經費,地方政府及國家住都中心均採融資方式先行取得工程款所需資金,後續再藉由中央補助收入及租金收入回收工程款。



營建署也說明,包租代管社宅截至2023年3月底,累計媒合6萬4,333戶(包含第一期5,157戶、第二期1萬4,527戶、第三期4萬4,649戶),且每季穩定成功媒合7,000戶以上,有效引導民間住宅及廠商共同為居住正義付出,成績斐然,另為延續並擴大包租代管政策效益,營建署於2023年3月獲行政院核定執行第4期計畫,相關興辦經費已編列完畢,預計2024年中可達成8萬戶持續入住之目標。



推動只租不賣、租金合理的社會住宅,是政府協助中低收入、社會弱勢及受薪階級居住安穩的具體行動,也是一種社會投資,截至112年3月底,政府直接興建社會數量已超過7.3萬戶,加上包租代管6.4萬戶,整體社會住宅數量已近14萬戶,營建署表示,將全力達成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也希望地方持續進行此項居住正義的社會投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雖大漲 2021以來竟有高達5.4萬件免繳房地合一稅交易2023/04/18發佈

根據財政部個人房地合一徵課所得稅件數及應納稅額統計表統計,從 2021 年以來共計有 5.4 萬件個人房地合一徵課所得稅案件,屬於無應納稅額,2021 年無應納稅額佔比達 31.55%,2022 年無應納稅額佔比也達 25%,對比房地產價格大漲,出現數萬件的免稅案件的確有點超乎想像。



信義房屋 (9940-TW)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對此一現象的解讀是,2021-2022 房價出現一大波漲勢,但同時間卻有 1/4-1/3 符合房地合一稅收條件的個案,屬於無應繳納稅額,這樣的景氣不太容易出現售屋賠錢的狀況,可能有些案件屬於先買後賣的重購退稅,有些可能扣除成本與費用後,房價沒有增值,只是這樣的比例在這樣的大多頭景氣下,實在是蠻出乎意料之外。



統計顯示,2021 年的房地合一稅案件中,共計有 3.3 萬件屬於不用繳稅,占比為 32%,2022 年前三季則有 2.1 萬件屬於無應繳納稅額的案件,占比為 25%,反映出有相當比例都屬於不用繳稅個案。值得留意的是房地合一稅 2022 年屬於 10% 稅率的案件數開始倍數增加,逐漸有 2016 年買進的屋主,開始適用 6 年 400 萬元免稅,超過按 10% 課稅的狀況。



曾敬德提醒,適用 400 萬元免稅有相當條件,必須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 6 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且 6 年內以 1 次為限,除了 400 萬元免稅優惠外,民眾也可以利用重購退稅條件,但都要留意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Q1稅收同期新高 財部:房冷車旺2023/04/17發佈

財政部14日公布3月稅收情況,前三月全國實徵淨額4,872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與去年同期相較,以營業稅增加109億元、綜所稅增加77億元、關稅增及贈與稅各增32億元較多,減少較多的則是證交稅136億元和土增稅110億元。



 3月全國稅收實徵淨額2,147億元,年增120億元、增幅5.9%。首季實徵淨額4,872億元,年增44億元,年增0.9%。前三月實徵淨額達成率113.5%。



 財政部專門委員梁冠璇表示,彙整前三月稅收狀況,可看出三大方向:房市冷、車市旺、股市值得期待。



 受到去年比較基期偏高、央行升息造成資金成本加重和經濟成長動能偏弱使投資人更保守審慎三大因素衝擊,房市續吹冷風,整體走勢趨緩,連帶影響相關收稅表現不如預期。



 梁冠璇表示,依內政部移轉棟數相關數據來看,去年9月到今年都呈雙位數衰退,顯示房市交易趨緩。



 這也反映到房市三稅中,首季土增稅年減110億元、減幅38.4%,各是17年來最大減量和14年來最深減幅;契稅前三月年減12億元,是歷年同期最大減量;個人房地合一稅首季也年減12%,是統計以來最大跌幅。



 3月土增稅實徵淨額69億元,年減39億元,減幅36%;首季實徵淨額176億元,年減110億元,減幅38.4%。3月土增稅徵起件數 49,552件,年減14,680件,減幅22.9%;首季土增稅徵起件數12.8萬件,年減4.2萬件,減幅24.7%。



 相較於房市的慘況,財政部表示,進口車需求「爆棚」,相關稅收表現亮眼,首季車輛類貨物稅188億元,是歷年同季新高,其中進口車貨物稅134億元,同樣是歷年同季新高。



 同時,小客車關稅3月實徵41億元,是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3億元;首季則達90億元,年增29 億元。



 財政部指出,3月關稅創歷年單月新高,「小客車貢獻不少」。小客車特銷稅(奢侈稅)首季8.3億元,也是歷年同季新高。



 至於3月貨物稅收146億元,其中汽車類貨物稅即達82億元(年增24億元),進口車貨物稅63億元更創歷年單月次高,且貢獻汽車類貨物稅比重達7成5。



 財政部統計,3月單月稅收創新高的稅目有關稅和贈與稅;前三月創新高的則包有總稅收加上六個稅目,包括關稅、綜所稅、贈與稅、營業稅、使用牌照稅和印花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Q1全台推案冷清 台南逆勢爆大量2023/04/17發佈

建商縮手、利空罩頂下調節推案,據591新建案調查,首季全台住宅推案總僅4,100億元,創下自2021年第3季以來新低,推案個數326件、戶數2.3萬戶,均較上季或去年同期量縮1~3成。但就在各地推案普遍呈現衰退中,市場規模較小的台南卻遍地開花,成為今年首季住宅推案最亮眼的都會區。



 雖第一季在商辦大案紛紛釋出的帶動下,全台推案量高達5,871億元,季增4%、年增47%,不過若扣除商辦後,住宅總銷僅4,100多億元。591新建案指出,目前央行升息循環未見盡頭,加上房價修正幅度有限,不僅建商保守應對,買方也不願貿然挺進,隨著下半年還有打炒房新制上路、總統大選等干擾,預料這波僵局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以推案來看,七都多明顯衰退,尤其新北市推案更全面熄火,僅剩407億元,在沒有大型指標案推出下,清一色為中小個案,三重、淡水等一級戰區更是靜悄悄,大環境緊縮壓力下,建商不願像過往大手筆加碼搶進。此外,桃園、新竹、高雄的推案量,較上季也都有1至3成的衰退。



 相較之下,台北市及台南市推案量大增,台北市「敦南霖園」、「台北之星」等每坪開價近300萬的頂級豪宅拉抬,加上「京華廣場」、「忠泰世界廣場」等商辦大案陸續公開,總銷金額大幅成長。台南新案遍地開花,今年首季推案量達751億元、年增逾3倍,且推案量僅次於台北市,在全台七大都會區中名列第二,台南推案重心落在安南、永康、善化或新市等蛋白區,價格較市區相對親民,也陸續吸引民眾上門看屋,人潮有回溫跡象。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炒房絕跡 麗寶建設強攻商辦2023/04/17發佈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完成後,外界預期相關子法最快5月正式上路,麗寶建設集團認為,炒房客已絕跡,以後房市銷售期將普遍拉長,未來集團將持續採先建後售、新成屋的銷售策略為主,產品策略則會偏向提高商辦或只租不售住宅產品;其中新北市新莊頂級企業總部大樓,預計上半年取得使用執照、中秋節完工、第四季喬遷。



 央行持續緊縮不動產信用管制,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完成,上半年有可能完成子法、正式上路,總體觀察房市,短線將面臨量縮挑戰,但麗寶建設集團總裁吳寶田仍積極加碼購置地上權土地,加碼商用不動產的布局。



 麗盛建設總經理何昭宏表示,近幾年集團陸續得標地上權土地,累計已達5.4萬坪土地,投入購地資金達120億元,堪稱地上權最大戶,涵蓋雙北市、基隆、台中、高雄、屏東和澎湖等;其中,大多數會作為住宅,另外精華地段則規畫為商用不動產,未來會朝向只租不售,以享有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



 以吳寶田在2020年砸下7.89億元得標的富邦「大南港」旁地上權土地537坪來說,將掛照申請開發為商辦大樓,規畫採只租不售;去年以3,050萬元得標的台中東勢504坪地上權土地,則已有知名連鎖咖啡店洽租;新北市板橋432坪地上權土地,則剛完工落成精品飯店宅「青漾寓所」,全棟只租不售;未來台北市一江街地上權案,也考慮採只租不售模式。



 何昭宏表示,除了地上權土地已積極規劃上述幾筆商用不動產之外,集團不少所有權土地,也有大型的商用不動產開發案。其中新莊頂級企業總部大樓已完工,預計上半年取得使照、中秋節完工、第四季喬遷;至於新北市八里台北港附近已取得的3.8萬坪土地,未來將以商用不動產為主,不會作住宅。



 麗寶企業總部大樓是吳寶田於2019年斥資21.79億元買下,位於新莊中央路、中華路口土地,基地面積達1,298坪。



 據建照資訊顯示,該總部大樓土地使用分區為商二,興建為地上20樓、地下6層的鋼骨結構辦公大樓,樓高約89.1公尺,戶數約78戶。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危老整建 台北台中核准數冠亞軍2023/04/17發佈

危老時程容積獎勵5月降為2%,業者籲提高容獎幅度,提升危老整建意願。(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加強推動危老整建,引發一波危老推動熱潮,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申請案件數達3445件,核准2809件,其中六都就占了近9成,核准量以台北、台中拿下冠、亞軍,若以平均核准面積來看,以則以高雄的997.98平方公尺最大、台中915.34平方公尺排名第二。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就內政部資料可看出,全台以房價越高、房市交易熱絡與精華區素地少的都會區危老申請最火熱,約有近9成,危老整建案集中在六都,更以房價最高的台北最為熱門,占了全台受理與核可件數的近3成。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六都中,台北巿危老申請案高達939件,遠高於第二名的台中的721件,新北則以596件屈居第三,台南以297件位居第四,高雄與桃園分別以282件及143件拿下五、六名。



 不過,若以危老核准案件平均面積,則以高雄近1000平方公尺拔得頭籌、第二名則為台中的915.34平方公尺,新北巿以706.25拿下第三。



 周昆立指出,過去都更案集中在雙北,更以住宅為主,不過,隨著近年台商回流設廠,加上中南部科學園區快速發展,不僅住宅,現在商辦、廠辦與飯店等也都有開始推動都更的現象。以台中來說,近年因中科擴廠效應帶來科技新貴剛性需求與人口紅利下,土地價格與房價不斷攀升,地主願意參與都更合建的意願也隨時提高,危老都更申請案甚至比新北還多。目前因中科擴廠受惠最大的西屯就有不少都更案,另外潭子也有廠房都更重建案。



 對台北件數多、規模小看法,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于俊明表示,台北土地小又少,素地難求,危老整合較辛苦,整合出的規模自然較小;台中件數上升,件數僅次台北的939件,主要房價上揚、有一定巿場,另外中部民眾歷經921地震,有居安思危的體認。他強調,推動危老不只看巿場,國民有居住安全體認更重要。



 建經公司高階主管表示,高雄部地區房子密度沒有北部高,且風土民情較喜歡親朋好友、家族住在一起,申辦危老時,會整合在一起,加上高雄各樓層房價差異不大,又常是透天、雙併,戶數少,共識度高,整合面積多會大一些,台中這一、兩年房價拉升,價格上來,支撐目前位於高檔的建築成本,衍生危老整建商機。反觀,北部同一棟一樓與頂樓與其他樓層價差差很多,在整合危老分配時,一樓、頂樓抗性較大,特別是一些一樓公寓有地下室、做店面的住戶,多會要求多分,要大面積整合不易。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473475最後頁
共5018筆/共502頁
聯絡資訊
地址:台南市東區崇善路388號
電話:0912154017
0912154017客服電話
網站QR Code
http://www.南部工業地廠房.tw-Web-QR-Code
Line QR Code
http://www.南部工業地廠房.tw-Line-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145,797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台南廠辦,台南廠辦出租,台南廠辦買賣-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